快速導覽
前言
之前介紹GA4電子商務報表Part1 [GA4] 搞懂電子商務報表 Part1 - 促銷活動報表~
接下來要介紹電子商務報表Part2:了解購買和收益指標。
在GA4電子商務報表內有很多購買、收益相關指標,那這些指標又代表什麼意思呢?
以下將針對”購買者人數和收益指標”進行討論
適合產業:電商產業、品牌電商
適合對象:網站/應用程式成效分析人員、媒體廣告操作人員、GA4初學者(對指標定義不熟悉的人)
1. 交易、購買相關指標
指標 | 指標種類 | 定義 | 算法 | 相關事件 |
交易 Transactions | 電子商務-事件層級 | 完成的購買次數 |
| purchase |
購買 Purchases | 電子商務-事件層級 | 網站或應用程式上的購買次數。 |
| purchase |
每個購買者的交易 Transactions per Purchaser | 電子商務-事件層級 | 所選時間範圍內每位購買使用者的平均購買次數。 | Transactions per Purchaser = Transactions(交易) / 購買者總人數(Total Purchasers) | purchase |
2. 收益相關指標
指標 | 指標種類 | 定義 | 算法 | 相關事件 |
總收益 Total Revenue | 收益 | 來自purchases(購買), in-app purchases(應用程式內購)、訂閱和廣告收益的收入總和,並減去所給予的退款。 | Total Revenue = purchases(購買) + in-app purchases(應用程式內購) + subscriptions(訂閱) + ad revenue(廣告收益) - refunds(退款) | purchase, in_app_purchase, app_store_subscription_renew, app_store_subscription_convert, ad_impression, refund |
總購買收益 Gross Purchase Revenue | 電子商務-事件層級 | 來自網站或應用程式上進行的購買所產生的收入總和。 | Gross Purchase Revenue = purchases(購買) + in-app purchases(應用程式內購) + subscriptions(訂閱) | purchase, in_app_purchase, app_store_subscription_renew, app_store_subscription_convert, |
購買收益 Purchase Revenue | 電子商務-事件層級 | 來自網站或應用程式上進行的購買所產生的收入總和、並減去所給予的退款 | Purchase Revenue = purchases(購買) + in-app purchases(應用程式內購) + subscriptions(訂閱) - refund(退款) | purchase, in_app_purchase, app_store_subscription_renew, app_store_subscription_convert, refund |
商品收益 Prodcut Revenue | 電子商務-事件層級 | 來自網站或應用程式上進行的購買所產生的收入總和(無包含廣告收益) | Product Revenue = purchase(購買) + in-app purchase(應用程式內購) + subscription(訂閱). | purchase, in_app_purchase, app_store_subscription_renew, app_store_subscription_convert |
商品總收益 Gross Item Revenue | 電子商務-商品層級 | 僅來自商品的總收益,不包括稅金和運費。 | Gross Item Revenue = items.price(商品價格) x items.quantity(商品數量) | purchase |
商品收益 Item Revenue | 電子商務-商品層級 | 商品總收益僅減去商品退款,不包括稅金和運費。 | Item Revenue = items.price(商品價格) x items.quantity(商品數量) - item refund(商品退款) | purchase redund |
平均每日收益 Average Daily Revenue | 收益 | 在指定時間範圍內一天的平均總收入。 | Average Daily Revenue = Total Revenue(總收益) / selected days | purchase, in_app_purchase, app_store_subscription_renew, app_store_subscription_convert, ad_impression, refund |
平均購買收益 Average Purchase Revenue
| 收益 | 在指定時間範圍內的平均購買收入。 (所謂的客單價,平均每一筆的訂單的收益) | Average Purchase Revenue = Purchase Revenue(購買收益) / Transactions(交易) | purchase, in_app_purchase, app_store_subscription_renew, app_store_subscription_convert, refund |
每位使用者的平均購買收益 Average Purchase Revenue per User | 收益 | 每位使用者平均收益 (「收益」除以所選日期範圍內的「活躍使用者」) | Average Purchase Revenue per User = Purchase Revenue(購買收益) / active users(活躍使用者) of selected times frame. | purchase, in_app_purchase, app_store_subscription_renew, app_store_subscription_convert, refund |
3. 使用者相關指標
指標 | 指標種類 | 定義 | 算法 | 相關事件 |
總人數 Total Users | 使用者 | 此計算依據【報表識別資訊】所選定的方式 。 在指定日期範圍內,觸發事件的不重複使用者人數。 | 系統自動填入 |
|
活躍使用者 Active Users | 使用者 | 在指定日期範圍內,與網站或應用程式互動的不重複使用者人數。 活躍使用者是指觸發互動工作階段的任何使用者,或是在GA4收集下列資料時與這類資料相關的任何使用者: -網站中的 first_visit 事件或 engagement_time_msec 參數 -Android 應用程式中的 first_open 事件或 engagement_time_msec 參數 -iOS 應用程式中的 first_open 或 user_engagement 事件
*新使用者只要一進站,就會是活躍使用者,因為會觸發first_visit或first_open事件。 | 系統自動填入 | first_visit first_open user_engagement engagement_time_msec 參數
|
購買者總人數 Total Purchasers | 使用者 | 完成至少一次購買的不重複使用者人數。 | 系統自動填入 | purchase |
初次購買者人數 First Time Purchasers | 使用者 | 初次完成購買的不重複使用者人數。
*如果品牌存在早於埋設GA4代碼,那這數字只能做為參考喔~ | 系統自動填入 | purchase |
平均每日購買者人數 Average Daily Purchasers | 使用者 | 指定時間範圍內平均每日購買者人數。 (不會刪除重複的使用者) | Average Daily Purchasers = 加總每日 "購買者總人數" / 所選天數 | purcahse |
4. 舉例說明
以Google GA4示範帳戶
所選區間:2024/7/1-20247/7



指標 | 定義 | 公式 | 值 | 計算方式 |
交易 Transactions | 完成的購買次數 |
| 178 |
|
購買 Purchases | 網站或應用程式上的購買次數。 |
| 178 |
|
每個購買者的交易 Transactions per Purchaser | 所選時間範圍內每位購買使用者的平均購買次數。 | Transactions per Purchaser = Transactions(交易) / 購買者總人數(Total Purchasers) | 1.09 | 178 / 164 |
總收益 Total Revenue | 來自purchases(購買), in-app purchases(應用程式內購)、訂閱和廣告收益的收入總和,並減去所給予的退款。 | Total Revenue = purchases(購買) + in-app purchases(應用程式內購) + subscriptions(訂閱) + ad revenue(廣告收益) - refunds(退款) | $37,650.02 |
|
總購買收益 Gross Purchase Revenue | 來自網站或應用程式上進行的購買所產生的收入總和。 | Gross Purchase Revenue = purchases(購買) + in-app purchases(應用程式內購) + subscriptions(訂閱) | $37,650.02 |
|
購買收益 Purchase Revenue | 來自網站或應用程式上進行的購買所產生的收入總和、並減去所給予的退款 | Purchase Revenue = purchases(購買) + in-app purchases(應用程式內購) + subscriptions(訂閱) - refund(退款) | $37,650.02 |
|
商品收益 Prodcut Revenue | 來自網站或應用程式上進行的購買所產生的收入總和(無包含廣告收益) | Product Revenue = purchase(購買) + in-app purchase(應用程式內購) + subscription(訂閱). | $37,650.02 |
|
商品總收益 Gross Item Revenue | 僅來自商品的總收益,不包括稅金和運費。 | Gross Item Revenue = items.price(商品價格) x items.quantity(商品數量) | 因Google示範帳戶沒有送相關資料給GA4,因此無數字 |
|
商品收益 Item Revenue | 商品總收益僅減去商品退款,不包括稅金和運費。 | Item Revenue = items.price(商品價格) x items.quantity(商品數量) - item refund(商品退款) | 因Google示範帳戶沒有送相關資料給GA4,因此無數字 |
|
平均每日收益 Average Daily Revenue | 在指定時間範圍內一天的平均總收入。 | Average Daily Revenue = Total Revenue(總收益) / selected days | $5,378.57 | $37,650.02 / 7天 |
平均購買收益 Average Purchase Revenue
| 在指定時間範圍內的平均購買收入。 (所謂的客單價,平均每一筆的訂單的收益) | Average Purchase Revenue = Purchase Revenue(購買收益) / Transactions(交易) | $211.52 | $37,650.02 / 178 |
每位使用者的平均購買收益 Average Purchase Revenue per User | 每位使用者平均收益 (「收益」除以所選日期範圍內的「活躍使用者」) | Average Purchase Revenue per User = Purchase Revenue(購買收益) / active users(活躍使用者) of selected times frame. | $2.77 | $37,650.02 / 13,574 |
總人數 Total Users | 此計算依據【報表識別資訊】所選定的方式 。 在指定日期範圍內,觸發事件的不重複使用者人數。 | 系統自動填入 | 17,957 |
|
活躍使用者 Active Users | 在指定日期範圍內,與您網站或應用程式互動的不重複使用者人數。 活躍使用者是指觸發互動工作階段的任何使用者,或是在 Analytics (分析) 收集下列資料時與這類資料相關的任何使用者: -網站中的 first_visit 事件或 engagement_time_msec 參數 -Android 應用程式中的 first_open 事件或 engagement_time_msec 參數 -iOS 應用程式中的 first_open 或 user_engagement 事件
註:活躍使用者【報表】中顯示為「使用者」。 | 系統自動填入 | 13,574 |
|
購買者總人數 Total Purchasers | 完成至少一次購買的不重複使用者人數。 | 系統自動填入 | 164 |
|
平均每日購買者人數 Average Daily Purchasers | 指定時間範圍內平均每日購買者人數。 (不會刪除重複的使用者) | Average Daily Purchasers = 加總每日 "購買者總人數" / 所選天數 | 24 | 168 / 7天 |
4-1【平均每日購買者人數】是怎麼計算呢?
大家一定很好奇為什麼【平均每日購買人數】是 168 / 7天 = 24,
而不是 164(購買者總人數) / 7天 = 23(四捨五入後為23) ?
168是從哪裡來的數字?
我們先來看這兩個指標定義。
💡
【購買者總人數】指標定義:完成至少一次購買的不重複使用者人數,所以這個指標會去除重複的使用者。
舉例如下表,整個區間的【購買者總人數】會有4位:使用者A、使用者B、使用者C 、使用者D。最後,總計欄會去除重複的使用者。
日期 | 指標:購買者總人數 | 完成purchase事件的使用者 |
5/1 | 3 | 使用者A、使用者B、使用者C |
5/2 | 2 | 使用者A、使用者C |
5/3 | 3 | 使用者B、使用者C、使用者D |
總計 | 4 |
|
-
-
-
-
-
-
-
-
-
💡
【平均每日購買者人數】指標定義:指定時間範圍內平均每日購買者人數。意思是會包含重複購買的使用者。
舉例如下表,
在有日期維度,【平均每日購買者總人數】總計為8,是指未去重的5/1至5/3期間所有每日購買者的總和,這是計算平均購買者數量指標的基礎。(這部分有詢問過Google)
日期 | 指標:購買者總人數 | 指標:平均每日購買者人數 | 完成purchase事件的使用者 |
5/1 | 3 | 3 | 使用者A、使用者B、使用者C |
5/2 | 2 | 2 | 使用者A、使用者C |
5/3 | 3 | 3 | 使用者B、使用者C、使用者D |
總計 | 4 | 8 |
|
在沒有日期維度,【平均每日購買者總人數】為3,算法為每日【購買者人數】的加總 / 所選天數,所以(3+2+3)/3天 = 2.67,四捨五入為3。
日期 | 指標:購買者總人數 | 指標:平均每日購買者人數 | 完成purchase事件的使用者 |
5/1-5/3 時間範圍 | 4 | 3 | 使用者A、使用者B、使用者C、使用者D |
再回過頭看Google的GA4示範帳戶。
原本我們自訂的探索報表 7/1-7/7資料如下

增加日期維度後,可以看到【平均每日購買人數】的數值變為168,168就是每日【購買者總人數】的總和。
按照上述的討論,
💡
指定時間範圍內的【平均每日購買人數】= 每日【購買者總人數】的加總 / 所選天數
(41+33+39+8+19+13+15) / 7 = 168 / 7 = 24
所以
指定時間範圍內且沒有日期維度的情況下,【平均每日購買者人數】就是24 ;
指定時間範圍內且有日期維度的情況下,【平均每日購買者人數】就是168 。

